|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瞻仰先祖周必大墓地随想

瞻仰先祖周必大墓地随想

关键词:周必大墓地,南宋大臣,光宗耀祖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周必大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zjwc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593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先祖周必大的形象似一座巍巍大山,早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树起了这尊民族英雄的偶像。但从未去他的墓地祭祖慕拜,由此,我一直自责着。
  近日,趁在温州办事的机会,我专程去文成县龙川乡瞻仰先祖周必大墓地,以表久盼之念。
  先祖墓地就在路边的不远处,放眼可见,拾步即到。一块高大的青石碑映于眼前,上书“宋丞相益国公周必大之墓”,它告诉我,我心目中敬仰的先祖周必大墓地就在这里了。于是,我即合掌慕拜、闭目默念,冥冥之中我望祖生情,敬慕、激动也渐渐地随思飞扬了。
  多少年来,中国的宗族家庭伦理文化,一直传承着功名利禄、光宗耀祖思想。然而,我一生的仕途却步履艰难,碌碌平庸。而今,来故乡瞻仰先祖周必大墓地,我并没有给祖先带来什么“光”与“耀”,说实话,倒有点想从先祖身上沾点光,捞个“光子耀孙”的荫护。说起荫护,真的得到不少,我们周家孩子从小就是在父母讲述周必大的故事中成长的。
  周必大何许人也?我想不一定世人都知道,但在我们周家不论老小都能略知一二。他是我们周姓家族800余年前的南宋重臣,是位好官、清官,抗金主战派。父母生前经常以他的生平故事教育我们,说他名字“必大”的含意:必做大官,光耀门庭;必做大事,复我河山。说他“少年天资过人”“饱读贤书”“24岁中进士”,说他“为人忠直,言事不避权贵”,特别在我等抗日避难故乡大峃期间,祖国河山受到日本铁蹄践踏、国有大难、民不聊生之时,父亲就以先祖“还我河山”的民族气节教育我们:“我们周家是周必大的后裔,要抵抗外侵,不当汉奸。”
  父亲亡故后,母亲继续用父亲的话教育我们子女做“世代忠良”。当我年少入伍当兵的时候,母亲赠言于我,文官要忠在任上,武将要忠在阵上。切不要有“父母在,不远游”的思想,牵挂家里,妈为你护后;当我入党的时候,母亲又教育我,结党不能营私,要营公。如果结党营私,你就不要去入党,要为黎明百姓安居乐业;“文革”时,我作为要犯被囚禁于牛棚期间,母亲怕我想不开,千方百计托人递给我小条子说,要当世代忠良,不做自杀冤鬼;“四人帮”粉碎之后,我出任某局领导时,母亲又对我说,宋代丞相周必大是我们文成周姓的老祖宗,为官清正,业绩颇丰,周家后代的为官者要继承光大,不可“上代清官,下代脏官”。
  在周必大那一代,周家是书香之家,官宦之辈,而我的曾祖父、祖父、伯父、父亲等几代人都是经商的,是大峃历史上延续几代的“新合成”百年老店,无人当官搞政治,但我们周家的民族气节观念特别强。后来,我渐渐明白了,原来因为我们是继承岳飞“还我河山”主战派的南宋丞相周必大的后裔。受到教育之后,我曾将父母对我的教育写成了《父亲的临终嘱咐》、《老辈传下的话》、《母亲的启导》、《母亲借梦教我当局长》等散文,甚至将母亲生平的家训编成《一生正气、一门家魂·语录》作为家庭教育文化传承。
  据说,对于周必大的墓地真伪至今还有人争议。是的,从简单的年表记载上看:1126年,周必大出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1204年卒于原藉,享年79岁,至1279年南宋灭亡时,整整75年过去了,为何没有“入土为安”?难道他遗言托咐,候等王师北定中原那一天“入土”?元朝正式执政全国是1279南宋彻底灭亡之后,蒙古族王朝把先朝官宦坟墓挖掉,“抛尸野外”,甚至连周必大也不放过,有史书记载否?又是何人将周必大的遗骨运到文成?这些问题都缺乏详细的考证论据。考史者应该有所交待,尤其在文成大峃,周必大毕竟是“外来人”,不像刘基本土本乡,就门就亲,史料充分,史实有据。
  但是我想,考证一个历史人物或坟墓的真伪,应该说是专家们的事,作为老百姓,我们对历史正面人物不论家人或国人,既然存在了,百姓都认可了,为什么一定要争论那些专家们研究的事情呢?我的意见,宁信有,不信无,因为历史发展需要弘扬民族正气、需要进步,何必为周必大的墓地真伪枝节去争议?作为后人,我们的任务是:宣传先人,教育后人,激励进步,发展社会。中国的殡葬文化,历有衣冠葬风俗习惯,即使现在的“周必大墓地”是空的,当时移居文成大峃的周必大后裔为了光宗耀祖,纪念先人,激励后人,建一个没有周必大遗骨的“衣冠墓”是情有可原,未使不可的,也是符合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积极行为。总之,名人的墓地,真伪不重要,重要的是历史上是否有这个人?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据查考《辞海缩印本·1989版》第227页有周必大记载:
  周必大(1126——1204)南宋大臣,字子充,一字洪道(一作弘道),自号平园老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进士,历官权给事中、中书舍人、言事不避权贵。任枢密使,创诸军点试法,整肃军政。孝宗淳熙末年拜左丞相。光宗时封益国公,后为谏官所劾,出判潭州(今湖南长沙),宁宗初致仕。著有《玉堂类稿》、《玉堂杂记》、《二老堂诗话》等八十一种,后人汇编为《益国周文忠公文集》。
  对于先人的传统家教文化,我曾在《母亲的启导》中说: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屏障,家国两者骨肉相连,脉脉相关,或家或国,不可不有,不可不立自己的精神、气质、思想、文化,乃民族之灵魂,安家强国之基石。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8911648573 传真:18911648573 邮箱:627527792#qq.com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