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文成民间艺人周志成的绝活奇异“藕书”

文成民间艺人周志成的绝活奇异“藕书”

关键词:文成艺术品,周志成先生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文成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zjwc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930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龙飞凤舞








 





 



 







  温州地区浓郁的乡土风情孕育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民间艺术。温州鼓词等七件瑰宝已享受“政府津贴”而得到重点保护,这是顺民意、得民心的大好事。这一举措将使更多的人了解和珍惜那些默默地隐于市井或是乡间的传统文化,让民间文化回归大众视野,从而丰富和美化生活。在越来越浓的保护传统民间文化的氛围里,我不由回忆起文成县民间艺人周志成老先生,他的一手绝活,可谓令人称奇。

  时光倒溯至1987年的春节期间,在文成县文化馆举办的迎春书画展览会上,81岁的民间老艺人周志成先生的两幅作品特别引人注目:一幅是《龙飞凤舞》,一幅是《梅兰竹菊》。八个大字似飞泉流瀑,又似刨花蜷曲,字里龙凤、梅兰竹菊图像逼真,气韵生动,字中有画,画寓字中,别具一格,引来诸多观众驻足欣赏和评论。

  当时,我站在周先生的作品前,仔细揣摩它的来龙去脉,看着缕缕露白,脑海中忽然闪出一个念头:这是不是就是那种特殊风格的书法?相传东汉灵帝时修饰鸿都门,工匠用刷白粉的帚写字。蔡邕得到启发,作“飞白书”。宋黄伯思《东观余论》云:“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谓之飞,”故名“飞白”。回家后,忙查找翻阅有关书法书籍,终于看到了“飞白书”的图片资料。可两厢一对照,似像又不像,像的是笔画中都有丝丝露白,其势飞动,像枯笔写成的模样;不像的是“飞白书”中没有图形具像,也就是说字中没有画。再一个令我疑惑费解的问题是,周先生到底是用什么笔来书画成他的作品?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怀着好奇的心情去拜访了老艺人周志成先生,疑团才得以解开。

  周志成先生是文成县大镇二新村人,从小受画匠父亲的影响,也跟着搞起了舞文弄墨的行当。至21岁时,他技艺大进,就出外谋生,闯荡江湖。1925年,他渡海去了台湾,在那里以卖字画为生,一晃整10年,在此期间,他拜师学成这种奇字。据老先生自己介绍说:这种字叫“藕书”,俗称“板笔字”。传说这种奇字系唐朝书法家李阳冰发明,究竟史实如何,现已无从考证。它是用一种特制的木纹笔书写而成的。周先生把笔拿出来给我看,原来木纹笔系用软木制成的扁形笔,类似油漆用的扁刷,顶端分好粗细、宽窄不等的距离,蘸墨挥写,丝丝飞白自然跃于纸上。细察这种字体的视觉效果,倒确像藕断丝连,取名“藕书”言之有理。再看陪衬的龙凤、花鸟和笔画浑然一体,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趣味性,显示出独特的生命力,产生别样的艺术效果。这是一种朴素而通俗美观的艺术表现形式,有民族特色,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雅俗共赏,令人喜爱。当时文成县好多侨胞经常来人来函向周志成老先生索字,带往国外。

  1993年,周志成先生仙逝。“藕书”因周志成先生而存,如今人绝艺亡,传承断脉,不由令人扼腕叹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前些时我经了解,庆幸周先生的木纹笔仍在,他儿子周文光年过花甲,亦喜习文善画,但愿他能子承父艺,将“藕书”这一民间瑰宝发扬光大,为人民生活增光添彩。

  现在若想观赏到周志成先生艺术品,可到文成县城二新街老人亭内,壁上悬挂着周先生的四幅遗作,颇为珍贵。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8911648573 传真:18911648573 邮箱:627527792#qq.com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